青春脚步丈量红旗渠 壮志豪情续写精神章 本网讯(通讯员 冯亚萌 图片 赵闻熙)太行山脉,雄伟壮阔;红旗渠水,奔腾不息。山水之间,蕴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为追寻红旗渠精神,7月3日,河南农业大学“寻迹 ...
青春脚步丈量红旗渠 壮志豪情续写精神章 本网讯(通讯员 冯亚萌 图片 赵闻熙)太行山脉,雄伟壮阔;红旗渠水,奔腾不息。山水之间,蕴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为追寻红旗渠精神,7月3日,河南农业大学“寻迹者”实践小队来到红旗渠进行参观学习,深入了解红旗渠精神,感悟精神力量。 (图一为团队成员在红旗渠的合影) 在前往红旗渠的火车上,小队成员通过纪录片的观看和资料的查阅深入的了解到了红旗渠的情况。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林县(现林州市)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艰苦创业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它以大胆的设计和艰巨的工程量,成为新中国集体力量与群众创造精神的象征,有着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称号。 (图二为团队成员了解红旗渠历史) 初到目的地,映入眼帘的便是周围绿意盎然的风景,俯下身去,眼前的景象令他们震撼不已,蜿蜒于山间的渠道,如同一道生命的血脉,流淌着无尽的希望与力量。团队成员们的目光紧紧跟随渠道的延伸,一眼望不到边际,1500公里,1250座山头,211个隧洞,152个渡槽,陡峭的崖壁和坚固的石砌,实践团成员们深受震撼,无不感叹劳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 沿着渠道前行,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仿佛在眼前重现。历史曾记载“人口无食,十室之邑存二三”,林州一直饱受缺水之苦。1959年一场大旱,将人们的希望彻底的从求神拜佛上断绝,最终将视线聚焦了自身的力量上,林县县委决定引浊漳河水入林县,规划建设一条大型灌溉渠道,以解决当地人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水资源问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口号,也是在此时提出的。为了改变缺水的困境,林县人民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在悬崖峭壁上开山凿石,一锤一钎,硬是在太行山上挖出了这条“人工天河”。这一建设,就用了整整十年。 (图三为团队成员实地参观红旗渠) 实践团成员不时驻足,抚摸着那粗糙的石壁,感受着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那一张张充满疲惫却又无比坚毅的面孔,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艰苦奋斗,什么是无私奉献。 夕阳西下,实践团成员们的身影在红旗渠畔被拉得很长。成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思考踏上归程。这次社会实践,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领悟到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也让成员们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团队成员们将把这份精神力量带回校园,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通讯员及联系方式:冯亚萌 13513901412
微信扫描识别,阅读更方便^_^
责任编辑:袁梓萌
通讯员:冯亚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