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千秋公益 平台首页 公益动态 查看内容

以青春之力,传非遗华章

2024-7-11 19:24 展现量: 392 责任编辑:徐冠华 通讯员:许书宁

以青春之力,传非遗华章 本网讯(通讯员 许书宁 图片 孙睿)为宣扬我国传统文化,我们来到了伏羲故都——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淮阳泥泥狗,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 ...

 以青春之力,传非遗华章

       本网讯(通讯员 许书宁 图片 孙睿)为宣扬我国传统文化,我们来到了伏羲故都——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淮阳泥泥狗,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淮阳,位于豫东平原,因在淮河之北而得名,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史学家李杰说:“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阳,八千年看淮阳。”“泥泥狗”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一种民间泥塑工艺品,也叫“陵狗”, 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罕见的民间艺术,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它承载着远古崇拜,被专家称为中国原始社会的“活化石”。

(图一为团队成员出发前合影)
        在宁静的乡村小院里,一群来自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学子正聚精会神地捏着泥巴。他们的小手在泥土中穿梭,赋予无形的泥巴以生命。这就是泥泥狗实践的开始。

(图二为老师制作泥泥狗)
       小队成员们首先学习了泥泥狗的基本技法,包括捏、搓、压、贴等。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了泥泥狗的造型和装饰技巧。
       每个人制作的泥泥狗形态各异,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威风凛凛,还有的栩栩如生。他们用泥巴捏出了自己的梦想,也捏出了对家乡的热爱。

(图三为团队成员在制作泥泥狗时所摄)
       泥泥狗实践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小队成员们在泥土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在捏塑中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看似平凡的泥巴,在自己的手中也能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图四为泥泥狗展品)
       泥泥狗实践也让成员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了解到,泥泥狗是淮阳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乡土气息和历史记忆。通过亲手制作泥泥狗,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更加强烈。

(图五为团队成员自制泥泥狗照片)
       泥泥狗实践也是一次青春的感悟。小队成员们在创作中释放了想象力,表达了自我。他们发现,青春不仅可以是肆意的挥洒,也可以是非遗传承者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图六为团队成员自制泥泥狗照片)
       本次“泥泥狗”实践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志愿者的支持。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无私奉献,为实践小队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爱心,让泥泥狗实践成为一次难忘的经历。
       泥泥狗实践是一次传承与创新的艺术实践。它不仅让实践小队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乐趣,更让他们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它也激发了更多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中来。泥泥狗,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正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讯员及联系方式:许书宁 15670881829

微信扫描识别,阅读更方便^_^


责任编辑:徐冠华 通讯员:许书宁

送小红花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