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彪 图片 杨子菡)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助力乡村振兴,7月4日,河南农业大学“弘扬高尚精神,宣传特色文化——文化宣传实践团”前往河南开封市祥符区查砦村进行田 ...
(通讯员 李彪 图片 杨子菡)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助力乡村振兴,7月4日,河南农业大学“弘扬高尚精神,宣传特色文化——文化宣传实践团”前往河南开封市祥符区查砦村进行田间助农及农村帮扶志愿活动。
(十位团队成员于查砦村合影)
(团队成员于田地里进行调研) 7月4日,实践团成员首先进行走访,实际了解查砦村的情况。在走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与查砦村的村民们进行了交流,他们发现村民们收入主要靠农作物经济,但本村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主要以人力为主,科技机械工作普遍率极低。实践团成员深刻意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在交流中,实践团成员给他们普及科技兴农,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团队成员王晨于田地里对农民伯伯进行访谈)
(团队成员于服务中心与村干部进行交流)
(团队成员帮助农民伯伯劳作) 通过几天的访谈, 实践团成员还发现查砦村村民们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实践团成员对多位村民进行了访谈,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当他们询问村民们村中主要产什么农作物,他们能够迅速地讲出他们这盛产小麦、大蒜、豆角,西瓜,玉米等。但当他们接着问:你们收成之后用这些农作物做什么?他们往往都是愣住了,思虑了许久才说出来,“对这些农作物,我们可以销售,储存在家中”之后,实践团成员问他们有没有想过在自己的乡里建一座工厂,将每次收成的农作物加工之后再去销售。然而村民们的回答令实践团很惊讶,一句从来没有想过,让实践团成员陷入了沉思。他们明白了要想助力乡村振兴,必须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开阔视野,他们此行的重要意义。在与村民沟通的过程中,实践团发现大部分村民对中央加大建设农村的政策,特别是关于“三农”问题了解并不多,这在一定方面反映了基础文明建设的扩展笔记。他们也建议村民们可以上网,看报纸了解更多关于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渠道,打开致富发展新思路。 基础文明建设迫在眉睫,基础设施建设有待继续完善。在下乡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现村庄里大多是以土路为主,水泥路没有完全覆盖,地上还有下过雨之后的大水坑和泥泞,村里的大部分路都崎岖不平,交通很不便利。实践团成员周雯雯表示:“我们认为如果在村里通上大马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此次下乡活动,实践团成员更能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他们也对帮助农民,科技助农兴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代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群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必经之路。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团结凝聚好广大青年的力量,投身于建设祖国的时代洪流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
通讯员及联系方式:李彪 17839052917 微信扫描识别,阅读更方便^_^
来自: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责任编辑:唐源泽
通讯员:李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