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闫如洁 图片 周彦锋)为深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遗产,2023年7月9日,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发际线与我作队”前往温县陈家沟,深入了解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本网讯(通讯员 闫如洁 图片 周彦锋)为深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遗产,2023年7月9日,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发际线与我作队”前往温县陈家沟,深入了解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的精髓内涵。
(图为陈家沟门口照片) 据了解,陈家沟作为是太极拳发源地,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中段,原名常阳村。据《温县志》记载,明末清初,一代宗师陈王廷在家拳基础上,博彩众家之长,结合阴阳之理,融汇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术创造了一种新型拳种,后逐渐完善形成太极拳,300多年以来,太极拳在海内外广泛传播,习练者达3亿之众。
(图为陈家沟“太极拳发源地”石标) 刚到陈家沟,实践团成员看到了三扇一模一样的石门,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成员们学习到原来眼前三扇门象征着习练太极拳的三个阶段:第一道门“招熟”,两扇门半开半掩,楹联是“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过了第一道门,即已入门,身体不会再像棍子一般僵硬,动作之间能够连贯起来;第二道门“懂劲”,两扇门直通直开,楹联是“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过了第二道门,已基本上掌握内劲,步入高手之列;第三道门“神明”,两扇门完全敞开,楹联是“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成妙手”,过了第三道门,已步入心神合一、出神入化的妙手之列。“拳成要过三道门”,作为陈家沟的标志性建筑,三扇门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图为太极拳祖祠照片) 走进陈家沟,处处皆太极,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以太极文化为核心精心布置。院子里、胡同间、东沟柳树下、杨露禅学拳处、国际太极拳交流中心,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遇到正在练习太极拳的人,一招一式之间皆是韵味。实践队成员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了解关于太极拳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一点一点的探索这方寸之间的奥秘与内涵。 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它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伦理观念和养生理念,强调内外兼修,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太极拳及太极文化,是新一代青年共同的责任,也是造福人类的千秋功业。
通讯员及联系方式:闫如洁 18336116496 微信扫描识别,阅读更方便^_^
来自: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责任编辑:唐源泽
通讯员:闫如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