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闫如洁 图片 李木子 黄鑫祥)为积极响应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推动青年学子奉献社会、服务社会,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学子自发组成“爱心助农办实事,乡村振兴显担当”实践团 ...
本网讯(通讯员 闫如洁 图片 李木子 黄鑫祥)为积极响应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推动青年学子奉献社会、服务社会,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学子自发组成“爱心助农办实事,乡村振兴显担当”实践团,前往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试量镇马刘行政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 在马刘行政村村委书记的大力支持下,支教的筹备工作进展迅速。转眼到了报名的日子,小小的汇报厅来往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一个儿童的奶奶给实践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佝偻着背,骑着载满蔬菜和麻叶的三轮车,耐心地等待在报告厅门口。排到她时,她小心翼翼地拿着菜走进屋中,一见到“小老师”们,她就激动地把菜塞到他们的怀里说:“这是我亲手种的,新鲜的,也不值什么钱,你们拿着吃,对身体好。”真挚的语气使实践团成员们深切感受到村民们的淳朴善良以及他们对于教育的认真和重视。 支教工作正式拉开帷幕,露天的小院里坐满了大大小小的乡村儿童,由于补习辅导的时间有限,实践团成员选择带领“学生”主攻数理化方面出现的问题。但是支教刚起步,问题便显现了出来,实践团成员们发现许多“学生”沉默寡言,不擅长表达个人的想法,害怕和成员们交流,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当地村委书记向成员们介绍情况说:“这里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年龄的代沟使得他们之间的沟通可能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形成了他们性格孤僻、缺乏自信、不敢大声讲话的结果。”实践团成员们深受感触,商讨后决定在课程辅导开始前开展一堂以“礼仪”为主题的专题培训课,让更多的儿童变得阳光、自信、开朗、知礼仪。 培训课上,实践团首先通过播放礼仪教育视频对在场的孩子们进行思想引导,之后再由丁雪燕老师针对“孩童礼仪重要性”和“礼仪培养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授课,讲课过程中安排有知识问答、有奖竞猜等小活动,既缓解了培训课开始时紧张的氛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表达个人的理解与看法的机会。在成员们的热情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抬起头、举起手,大声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变得自信坚定。
(图为成员黄鑫祥在讲解视频) (图为丁海燕老师在授课) (图为学生在课上认真回答问题) 培训课结束后,实践团各成员也逐个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表达对支教活动的美好憧憬,同时承诺愿意在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多方面为“学生”们提供帮助,会尽己所能,以让盛夏的相遇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焦天赐在进行自我介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时代新时期,需要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的距离,在追求发展与进步的路上更是不甘落后,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为时代前进贡献力量!
通讯员及联系方式:闫如洁 18336116496 微信扫描识别,阅读更方便^_^
来自: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责任编辑:唐源泽
通讯员:闫如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