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千秋公益 平台首页 公益动态 查看内容

三下乡感悟:革命先辈载史册,红色精神传后人

2024-7-12 02:25 展现量: 242 责任编辑:HAUT土建体育部

2024年7月4日 为体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理念,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烛火微光"实践团队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革命精神永不忘"三下乡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回顾旧史,思虑 ...

 2024年7月4日 为体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理念,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烛火微光"实践团队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革命精神永不忘"三下乡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回顾旧史,思虑眼前,展望未来。

图为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通讯员 刘财源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更是对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的传承。团队成员在这里重温革命历程,继承先烈遗志,深刻感受到那段革命岁月的艰辛与伟大。在陵园中,团队成员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青山埋忠骨,漫山的陵墓令我们每个人都肃然起敬。想到先烈们勇往直前、赴汤蹈火的豪迈气概和奉献精神,大家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不仅是纪念革命烈士的地方,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鄂豫皖苏区的建立和革命活动推动了当地社会的根本变革。农民和工人阶级通过参与革命活动,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从被统治者变成了社会变革的主体。1989年,该陵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些事件成为了当地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影响了当地人民对过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记忆在塑造地方身份和文化传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团队成员通过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悟到红色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这种精神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激励着青年一代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图为"烛火微光"团队成员宣誓。通讯员 化波涵 摄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我们实践团队怀着崇敬,肃穆的心情认真地阅览了陵园内的相关资料,了解到陵园的建造背景和历史意义。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位于新县城南,是新中国建立后首批批建的县级烈士陵园,始建于1957年,占地22公顷。陵园集中纪念了鄂豫皖苏区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其中包括13万多名革命烈士。这个苏区的创建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战略的一个典型例证。鄂豫皖苏区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五次反围剿和游击战,在蒋介石对大别山的反复“清剿”中,苏区人民展现出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军队的无限信任和深厚感情。这一地区在党的建设、思想宣传、法制建设、财政工作、金融工作和教育工作等方面开创了先河,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在党的领导和红军的奋斗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在鄂豫皖苏区的斗争中英勇牺牲,成为了革命烈士。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的建立,旨在永久纪念这些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是对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陵园内安葬着近百位著名烈士和红军首长的遗骨,陈列和珍藏着朱德、邓小平、李先念、许世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词及珍贵烈士遗物,这些历史文物和纪念设施共同构成了对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的深刻缅怀和教育意义。

通讯员:陈云 张旭

微信扫描识别,阅读更方便^_^


责任编辑:HAUT土建体育部

送小红花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