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全部转载于“乡兴志联” 邓美东老师带来的大学生创业务实课程(逐梦十年),创业座右铭:努力决定人生的高度,积累决定成就的厚度,认知决定事业的广度。 一、创业者核心画像 邓美东,2013年大学毕业,2015年返乡自主创业近十年,现任三家合作社负责人(含国家级、省级示范合作社),核心宗旨为 “发展现代化农业、带动村民致富”: 经营成果:社员超200人,综合产值破6500万,提供稳定农村就业岗位; 社会身份:四川农业大学等三所高校创新创业指导老师; 业务布局:从最初种植养殖,拓展至农业物联网、植物快繁技术输出、现代化农业研学,实现“一产 + 三产” 融合; 价值理念:持有多项专利、获国家级/ 省级创业荣誉,坚持 “源于社会、回馈社会”,助力农村产业升级与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逐梦十年:四大关键成长阶段 1. 大学时期:回望与寄语 曾“虚度光阴、按部就班”,后悟苏格拉底“知识越少,认知越局限”的道理——若当时多些努力,后续创业难题可更易解决。 对大学生建议:主动参与“领头雁”类学习,珍惜校园时光,提前拓展认知。 2. 毕业迷茫期:方向锚定 毕业后实习因“校园人→社会人”身份转换不适,结合计算机专业背景与乡村成长经历(曾盼用科技替代繁重农活),联合伙伴确定“农业+ 科技”创业方向。 3. 创业初期:破局关键 初期用物联网技术改良蔬菜栽培遇推广难题,后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快车道”破局: 资金:获现金奖励、投融资对接,缓解启动压力; 资源:对接导师、企业家,解决技术与供应链问题; 推广:借大赛媒体流量高效曝光,获奖增强客户信任; 优化:备赛梳理项目逻辑,倒逼盈利模式与团队能力升级。 同时通过政府会议、培训“抬头看路”积累资源,以“埋头苦干”(产品研发、客户服务落地)为根基,两者结合实现事半功倍。 4. 现阶段:价值升级 合作社转型为“农业科技服务商”,输出技术、开展研学,获政府与社会认可,核心认知:创业不止“赚钱”,更要“带一群人变好”,乡村振兴赛道有无限可能。 三、给大学生的四大实用建议(应对成长压力) 1. 角色转换压力:提前破“校园保护态” 社会规则:从“明确标准转向“结果导向”,责任从“依赖他人” 转向“独立承担”; 应对方法:大学期间多参与社会实践(如农业合作社实践基地),积累经验,接受过渡期不完美。 2. 就业竞争压力:打造“不可替代优势” 痛点:就业市场同质化严重,“人有我有”无竞争力; 解法:聚焦“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农业赛道深耕物联网、智慧农业技术;创业提前调研行业痛点、积累资源,找差异化方向。 3. 社交与道德压力:平衡“拒绝与妥协” 核心原则:守住道德底线,学会拒绝不合理请求;底线范围内可做现实妥协,避免追求绝对完美导致内耗。 4. 认知提升压力:保持 “学习饥饿感” 破除误区:不将他人成功归为“运气”,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 行动路径:多学(专业知识、行业动态)、多做(践行“知行合一”,用实践检验道理)、多思(反思总结经验);紧跟党和国家政策,把握乡村振兴机遇。 四、核心结语 乡村非“退路”,而是充满可能的“新战场”。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愿以“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态度,将青春热情融入乡村泥土、智慧种子播撒希望田野,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微信扫描识别,阅读更方便^_^
责任编辑:李编辑
|